总体印象:独立、眼界宽、格局大
独立的思想。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。这是被我们反复提及和倡导的理念,但具体是指什么呢?我自己的理解就是:实事求是。观点要有数据支撑,要讲逻辑,要说道理;强调的是过程的科学性,而不是结果的正确性。
当然,有独立思想的人不一定会说出来。所以那些真正有独立思想且敢说出来的人,我是最为敬重的。我认为老师就是这样的人。“说出来”自不必证明,重点说说“有没有独立思想”。
举下面这个例子来论证是最好不过(然而举这个例子也意味着我要匿名了)——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的"BATTLE"。这个话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《如果C.U发生全面T.W会怎样?》,分析假设两G完全断绝经贸往来会如何。
通过分析两国贸易现状、经济依存度等,亮数据、说逻辑、讲道理,驳斥了抛售U.S. T-bills、rare earths禁运、关闭国门以市场为筹码等想法的不可操作性,含蓄的表达了C手上牌不多的现状。并预测最终C国必须在市场准入和汇率中选一边。文章发表于2017年5月30日。
一年后XX莹记者招待会:奉劝U方,不要螳臂挡车、蚍蜉撼树…半年后,形势逐渐升级…C首回合战墨…来年春末,XXX视察赣省,并发表以rare earths为主题的重要讲话…近日,周XX答记者,表示:汇率7不是什么所谓的红线…
格局大,眼界宽。她栏目涵盖范围极广,子女教育、大学教育、计算机、投资、美术、音乐、历史、企业管理、工作方法等,甚至对美国名校怎么录取、各种世界大学排名是怎么算的都有很深入的了解。
另外,老师是个很会生活的人。请假去听世界大师的音乐会,去冰岛拍极光,每年一本畅销书……这点对我打击很大,因为相传金融汪是可以不分白天和黑夜的。以我的理解,老师这个段位不得是工作狂魔嘛?想必这也是老师很想表达的,于是她在第一个栏目《硅谷来信》的开篇就谈《不做伪工作者》。好,我…了解了
体系性VS可阅读性。刚开始觉得老师栏目的体系性不强,因为每个栏目在发布时,都会附一张非常详细的全年课程表。但老师早期的只会定几个大方向,没有具体到每天的计划。比如《谷歌方法论》就是计算机思维、教育、旅游、历史、发明。后来觉得这样也挺好的,每集相对独立,听起来不会有压力。所栏目体系性强了,文章间联系强了,读者就会容易掉队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每天坚持并且理解内容的。当然,栏目体系性强的优点也无需多言。所以,作者需要在体系性和可阅读性间做一下取舍。
但总体而言,做的内容服务还是不错的。不仅内容种类多,有课题、问题、每天听本书、电子书等;内容质量审核也算得上是行业标准;软件界面交互做的也很不错;虽然有些内容是收焦虑税和智商税,但不乏像老师这样的好老师。
最后,花的那些钱都是小钱,最重要的考量还是时间和栏目的内容质量。
最新章节 | ||
---|---|---|
第012封信:一生的五件事 | 第011封信:笨人威灵顿VS天才拿破仑 | 第010封信:上帝喜欢笨人(下) |
序言 | ||
---|---|---|
前言 | ||
---|---|---|
1思维极限 | ||
---|---|---|
2时空互换 | ||
---|---|---|
3笨蛋天才 | ||
---|---|---|
您看此文用
分
秒